- XF60/80桥梁伸缩缝
- D120/160桥梁伸缩缝
- 模数式桥梁伸缩缝
- 板式桥梁橡胶伸缩缝
- 毛勒桥梁伸缩缝
- 多组式桥梁伸缩缝
- hxz-40a/60a桥梁伸缩缝
- gqf-c40/60/80桥梁伸缩缝
- D40/60/80桥梁伸缩缝
- 桥梁伸缩缝
全程11.462公里的北环线历时15个月建成通车
2014年7月1日,对于数十万巴城人民来说,是一个喜庆的日子,投资10亿,全长11.462公里的北环线历时15个月建成通车。站在北环线莲花大桥上一眼望去,宽阔平坦的大道犹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巴河之上,穿行于王望山中。行走在大桥上,人们心中不由一阵感慨:想过去,从回风过巴城,总得与城内车辆“借道”,特别是一些外地过境车辆由于道路不熟悉走走停停,给城内交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,在高峰时段30分钟以上才能出城。随着巴达高速的建成,城内交通得到了很大缓解,如今北环线的通车更是锦上添花。
在交通总体规划中,“三纵三横两环一航”构建了巴中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,巴城绕城环线是“两环”中的“一环”,北环线是绕城一线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随着巴达高速、巴南高速、广巴高速、巴广铁路的通车及其他几条出省高速的顺利建设,巴中的外部大交通已初具形态。 争取“外快”,也必须保障内畅。在外部大交通建设的同时,市委政府更加快了内部交通建设的进度。回风大桥、回风北路、北环线等重点交通工程的建成通车,西、南环线的顺利建设,恩阳-巴州-兴文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,无不预示着畅通巴城即将到来。 高点规划,书记亲自踏勘线路
在巴中这种独特的地理条件下建设一条环线路,困难重重。既要考虑城市框架的拉大、过境车辆的分流,又要考虑线路如何最优、投入如何最省,还要考虑巴城的长远发展、区域的辐射带动……这一条线如何划,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。 这项重担,自然落到了市交通运输局身上。
局长熊彬组织相关人员,一次又一次绕着大山转来转去,一次又一次在规划图纸上划来划去。经过无数次的优化修改,巴城环线的轮廓终于清晰。 2012年10月10日,细雨蒙蒙,道路泥泞。一直挂念着环线建设的市委书记李刚冒雨来到插旗山和虎家梁,拨开齐腰的毛草,铺开规划图,现场研究绕城环线的具体走向。 李刚要求,环线的规划要坚持科学、环保、便民、节约的原则,要注重与兴文、恩阳新区道路的有机衔接,注重与高速公路、铁路的有效对接,切忌闭门造车。他强调,要一手抓规划的制定,一手抓项目的运作,做深做透项目前期工作,用智慧和汗水换取科学发展的成果。 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周喜安,市委常委、秘书长李映,副市长吴宗麟也多次深入现场比选线路、确定节点,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估、论证。 好中选好,优中选优,巴城戏城一线规划方案最终敲定。
巴城环线由南、西、北三条环线组成,以大佛寺、兴文和燕飞村为主要节点,总长约40公里,总投资约30亿元。规划建大、中、小型桥梁26座,隧道7座,均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,路基标准宽度23米,设计速度60km/h,路面结构形式为沥青混凝土路面。 三条环线建成后,将使城市面积由现在的17.8平方公里扩大至101平方公里,扩大4.7倍;新增城市建设用地12000亩,其中:北环线5000亩,西环线4000亩,南环线3000亩;可使3000余人由农民变为城镇居民。 规划出来了,可业主谁来当、资金从何来、项目如何建等一大批的问题又接踵而至。特别是资金,这对于经济总量小、发展质量低,基础薄弱、贫穷落后的巴中来讲,无疑是最大的困难。 破解瓶颈,首选绕城环线建设